郦 氏
首先,恳请各位郦氏宗亲,
尽量留下您的联系方法,
无论电子信箱、QQ,
还是居住地址、手机电话,均可。
我们在此恳切希望
加强郦氏后人之间的亲情和交往!
我先带个头:
电子信箱:zjdalin@163.com
我的QQ:437244960
中华郦氏群的群号:15781998
我的地址:浙江省诸暨市区
我的手机:13967568843
中华郦氏,出于黄帝之后,
位列宋版《百家姓》第303席。
我国迄今所知主要的郦氏堂号:
广野堂(陈留)、长揖堂(会稽)、永思堂(诸暨)、注经堂(丹阳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世:黄帝。轩辕氏,始于轩辕谷(今甘肃省天水市);迁姬水(今陕西省岐山县)、半坡(今陕西省西安市)、庙底沟(今河南省三门峡市)、仰韶(今河南省渑池县)、王湾(今河南省洛阳市),到达熊山(今河南省新郑市)。再迁后岗(今河南省安阳市)、三关(今河北省蔚县),在涿鹿(今河北省涿鹿县)联合炎帝,打败蚩尤的部落联盟,建立华夏族部落联盟。黄帝崩,归葬桥山(今陕西省黄陵县)。
二世:夷彭。黄帝三妃彤鱼氏(炎帝之女)生二子,挥(张姓始祖)、夷彭(郦姓始祖)。夷彭生于酉山(今湖南省沅陵县),居住于此,是为酉山始祖,其后以酉为姓。
三世:左人。夷彭之子也。
…………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九世:郦涓。据《姓源》载,夏禹主政后,封黄帝的后代涓于郦邑(今河南省内乡县赵店镇郦城村),世袭侯爵,是为内乡始祖,因以国号为氏,形成郦氏一族。
……
夏商时期,郦国逐步演变为骊戎部落,迁于骊山(今陕西省临潼区骊山)。
……
四十世:郦山。商末周初骊戎部落首领。帮助周武王灭商兴周,成为十大功臣之一。
周成王三十年,骊戎部落入朝进贡。周惠王五年(前672年),骊戎被晋国攻灭,其后裔聚居于新蔡(河南省固始县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五十四世:郦庞。周惠王时,封为陈留侯,世居陈留(今河南省开封市),是为陈留始祖。
五十五世:郦叙。庞之子也。
五十六世:郦浚。叙之子也。
五十七世:郦嘉。浚之子也。周定王、周简王时,修政爱民,四世守廉。
五十八世:郦燧。嘉之子也。
五十九世:郦勰。燧之子也。
六十世:郦蟠。勰之子也。周敬王时,仕于东周,忠君死节,一门尚义。
六十一世:郦淮。蟠之子也。
六十二世:郦皋。淮之子也。
六十三世:郦彦。皋之子也。
六十四世:郦崎。彦之子也。
六十五世:郦旻。崎之子也。
六十六世:郦迥。旻之子也。
六十七世:郦逾。迥之子也。
六十八世:郦徇。逾之子也。
六十九世:郦轸。徇之子也。
七十世:郦崇。轸之子也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七十一世:郦食其。蟠之十一世孙,崇之子也,战国末年生于陈留。魏末王三年(前225年)秋,秦国攻灭魏国,食其家贫落魄,沦为门吏,孤傲不驯。秦二世三年(前207年)春,刘邦兵临陈留,访求当地豪杰,食其跟随刘邦,用计攻克陈留,得到大批军粮。刘邦封食其为广野君,出使各国诸侯;以其弟商为将,进攻秦朝。秋,兵临武关,食其劝秦将归降,不战而入咸阳,秦朝灭亡。
汉王三年(前204年)秋,楚汉战争正在进行,食其出使齐国,劝齐王田广归汉,齐王乃放弃战备,以七十余城降汉。汉将淮阴侯韩信嫉妒食其之功,发兵袭齐,齐王认为被骗,乃烹杀食其,时年约六十有五,墓在雍邱(今河南省杞县)。
七十二世:郦庎。食其之子也,数次带兵协助汉王作战立功,未能封侯。汉高帝十二年(前195年)三月,朝廷以食其有功于汉,封其子庎为高梁侯,后改封武遂侯。去世后,谥曰共侯。
七十三世:郦暹。庎之子也,继承武遂侯爵位。
七十四世:郦珉。暹之子也,继承武遂侯爵位。
七十五世:郦勃。珉之子也,汉武帝元光三年(前132年)继承武遂侯爵位。元朔三年(前126年)去世,在位六年。
七十六世:郦平。勃之子也,汉武帝元朔三年(前126年)继承武遂侯爵位。元狩元年(前122年),因诈取衡山王黄金,被朝廷废除侯爵,惊惧而亡,在位四年。武遂侯封国被废除。
七十七世:郦逸。平之子。
七十八世:郦乘。平之孙也,汉宣帝元康四年(前62年),复封为武遂侯。
七十九世:郦黄。乘之子也。
八十世:郦莫。黄之子也。
八十一世:郦胜。莫之子也。
八十二世:郦舆。胜之子也。
八十三世:郦侗。舆之子也。
八十四世:郦邕。侗之子也。
八十五世:郦晁。邕之子也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八十六世:郦炎,字文胜。食其之后裔,晁之子也,生于汉桓帝和平元年(150年),移居涿郡(今河北省涿州市),是为涿州始祖。对于父母极具孝心,又有高超的逻辑、诗文、音乐才华,其推断事理多为世人佩服。汉灵帝年间,因母亲去世,悲痛过度,导致精神错乱。夫人生育孩子,受惊而亡。妻家诉讼于官府,因而被捕入狱。熹平六年(177年),在狱中被折磨致死,时年二十八岁。
八十七世:郦诵。炎之子也。时当汉灵帝后期、汉献帝前期。
八十八世:郦亶。诵之子也。时当汉献帝后期、魏文帝年间。
八十九世:郦尚。亶之子也。时当魏明帝、魏废帝年间。
九十世:郦杼。尚之子也。时当曹魏末年、晋武帝前期。
九十一世:郦志,杼之子也。时当晋武帝后期、晋惠帝年间。
在北方游牧民族大举进犯中原之时,西晋王朝被匈奴攻灭,东晋王朝在江南偏安一隅。涿州的郦氏家族由于连年战乱,被迫分为两支:北支郦怀留居华北,其后裔一直参与北朝少数民族政权机构。南支郦性迁往闽中,其后裔一直参与南朝汉族政权机构。
九十二世:郦怀。志之子也。时当前赵年间,难舍故土,继续留居华北,在战乱中谋求生存。
九十三世:郦肃。怀之子也。时当后赵年间。
九十四世:郦瑛。肃之子也。时当前燕、前秦年间。前燕王朝时期居住涿州,秦昭宣帝攻灭前燕时,调往蜀郡(今四川省成都市),担任太守,为官清正,刚直不阿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九十五世:郦绍。炎之九世孙,瑛之子也,世居范阳涿州(今河北省涿州市)。后燕成武帝时期,曾经担任濮阳太守之职。燕惠愍帝永康元年(396年),北魏军队攻占常山郡(今河北省石家庄市),绍为了保全濮阳郡百姓的生命财产,便明智地率领部下迎降。魏道武帝继续给予任用,授予兖州监军的职位。
九十六世:郦嵩。绍之子也,魏道武帝、魏明元帝时,曾任天水太守。
九十七世:郦范,字世则。嵩之长子也,魏明元帝时,任给事东宫。魏太武帝始光元年(424年),赐爵永宁男。魏文成帝兴安元年(452年),升为子爵,担任司马,参与军事谋划。魏献文帝年间,南朝大军北伐,北魏进行抵抗。范在军中多次献策,击败宋军,收复齐鲁地区。朝廷以战功任命范为青州刺史,升为侯爵,任尚书右丞。魏孝文帝延兴元年(471年),范进为公爵。某些将领嫉妒,向朝廷进谗言诬陷,魏孝文帝不予理睬,继续任用。晚年归还京师平城(山西省大同市),太和二十年(496年)因病去世,谥曰穆公。
九十八世:郦道元,字善长。范之长子也,生于魏孝文帝延兴元年(471年)。太和十七年(493年)秋季,北魏王朝迁都洛阳,道元任尚书郎。父亲去世后,道元封为永宁伯。魏宣武帝景明二年(501年),朝廷以道元执法清正,提拔为冀州镇东府长史,治理三年,采取严厉手段,打击邪恶势力。为政严酷,奸匪盗贼闻风丧胆,纷纷外逃,冀州大治。
正始元年(504年)之后,道元先后任颖川太守、鲁阳太守、辅国将军、东荆州刺史,建立学府,教化乡民。蛮人服其威名,不敢为寇。魏孝明帝正光四年(523年),道元担任河南尹,治理京城洛阳。由于多次得罪皇亲国戚,因此招致权贵的嫉恨。
孝昌三年(527年),雍州刺史萧宝夤发动叛乱,权贵们怂恿朝廷任命道元为关右大使,监视萧宝夤。萧宝夤发兵围攻,道元怒目骂贼,惨遭杀害,时年五十七岁。武泰元年(528年)春,魏军收复长安,道元还葬洛阳,朝廷追封为吏部尚书、冀州刺史。
道元一生勤奋好学,广泛阅读各种奇书,立志撰写地理书籍。他在为《水经》作注时,明确指名引用的文献达480种,其中属于地理类的就有109种。他在《水经注》的序言中,对前代的地理著作给予点评,坚决反对以前的“虚构地理学”,明确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,那就是重视野外考察的重要性。
《水经注》一书记载了道元在野外考察中取得的大量成果。当时南北分裂,道元不能亲自到南方,他就广泛搜求南方的地理著作,进行对比研究,得出自己的结论。江南会稽郡的诸暨县,有五泄飞瀑,景色奇丽,向来不为世人所知。道元将五泄记入《水经注》后,世人方知此处绝景。
当时,欧洲正处在基督教会统治的黑暗时代,全欧洲的地理学界都找不出一个杰出的学者。道元留下了不朽巨著《水经注》四十卷,他不仅开创了我国古代“写实地理学”的历史,而且在世界地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九十九世:郦继方。道元之长子也,东魏时期曾入朝为相。
一百世:郦植。继方之次子也,隋朝时期人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〇一世:郦昶,字文盛。植之子也,早年跟随唐太宗征战有功。唐高宗永徽二年(651年),担任扬州刺史。他建立学府,政教严明,升任司空,定居扬州(今江苏省扬州市),是为维扬始祖。享年六十一岁,葬于维扬五指山下。
一百〇二世:郦思仁,字纯伯。昶之长子也,唐玄宗开元年间,朝廷下诏求贤,地方官府推举思仁。唐玄宗连下五道诏书,才奉诏入京,授予翰林学士。享年九十一岁,葬于祖墓之侧。
一百〇三世:郦浑,字子厚。思仁之子也,生于唐朝中期,隐居不仕。享年六十三岁。
一百〇四世:郦弼,字君佐。浑之子也,生于唐朝后期,与白居易友善,以作诗闻名于当世。唐宪宗元和二年(807年),朝廷五次下诏征求,始终不肯应召,隐居于太华山中。
一百〇五世:郦泽,字善友。弼之次子也,生于唐朝后期,居于维扬。
一百〇六世:郦世靖,字忠和。泽之子也,生于唐朝晚期,居于维扬。
一百〇七世:郦宏,字时夫。世靖之次子也,生于唐朝末年,任大司空。天复年间(901年—904年)仗义尽节。后梁年间,追赠怀镇伯。
一百〇八世:郦融,字惟和。宏之子也,后梁年间,任御史大夫。
一百〇九世:郦拯,字援之。融之次子也,后唐年间,任御史中丞。
一百一十世:郦希亮,字君采。拯之子也,后周年间,任御史大夫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十一世:郦斌孙,字日扬。希亮之次子也,北宋初年任节度使,随宋太祖征西,以战功封侯。
一百十二世:郦辅,字君良。斌孙之子也,宋太宗时,任国子监丞。宋真宗时,又任翰林学士。享年一百〇六岁,是为郦氏家族最长寿者也。
一百十三世:郦守博,字惟文。辅之长子也,北宋中期,从程明道游历,官至敷文阁学士。
一百十四世:郦衡,字永平。守博之子也,北宋中期,任大理评事。
一百十五世:郦穆,字文保。衡之子也,生活于北宋后期。
一百十六世:郦凤,字伯翔。穆之次子也,北宋后期,任翰林学士。
一百十七世:郦文绍,字时敏。凤之子也,生于北宋熙宁三年庚戌十月廿一日(1070年11月26日)。北宋末年,任翰林学士。南宋初年(1127年—1132年),金兵大举入侵,文绍和众将领护卫宋高宗南渡临安(今浙江省杭州市)。随后,全家迁居山阴(今浙江省绍兴市)。绍兴三十年庚辰三月十七日(1160年4月25日)去世,享年九十一岁,葬于会稽县义安乡(今浙江省绍兴市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十八世:郦嵩,字惟乔。文绍之长子也,南宋前期,为守护父墓,定居会稽(今浙江省绍兴市),是为会稽始祖。
郦坊,字惟荣。文绍之次子也,南宋前期,任兰溪学正,迁居兰溪(今浙江省兰溪市),是为兰溪始祖。
郦元亨,字惟乾。文绍之三子也,南宋前期,任诸暨学正,遂迁居诸暨(今浙江省诸暨市),是为诸暨始祖。元亨为提高诸暨民间整体素质,倡导文明礼教,当地名士学者多出其门。他在诸暨为官长达二十余年,享年八十二岁,葬于陶朱山。
郦道亨,字惟通。文绍之少子也,南宋前期,任大理寺评事,迁居天台(今浙江省天台县),是为台州始祖。
一百十九世:郦尚泉,字应兆。元亨之少子也,南宋前期任礼部侍郎。享年八十一岁,葬于陶朱山。
一百二十世:郦联,字道显。尚泉之子也。南宋前期任翰林承旨。享年六十二岁,葬于县南山。
一百二十一世:郦公瑾,字似瑜。联之长子也,南宋中期任翰林承旨。终年五十岁,葬于陶朱山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二十二世:郦景辅,行玺七。公瑾之少子也,南宋中期任大理寺提领,居诸暨浣江之西(今诸暨老城区),是为浣江始祖。去世后,葬于城北鹞鹰山(郦家山)。
一百二十三世:郦哲,字克明,行曾九。景辅之长子也,南宋后期任大理寺提领,葬于鹞鹰山。
一百二十四世:郦宏甫,字达之,行荣六。哲之子也,南宋末年任大理寺提领,葬于詹家山。
一百二十五世:郦德祐,字元吉,行贵三。宏甫之次子也,生活于元朝前期,葬于十里牌。
一百二十六世:郦政,行景七。德祐之少子也,居诸暨县城西隅之后街。去世后葬于三十六都飞马形。
一百二十七世:郦经,字同文,行友九。政之子也,生活于元朝后期,葬于桐树岭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二十八世:郦忠(秉彝),字叔度,行尊廿七。经之三子也,生活于明朝初期,葬于桐树岭。
一百二十九世:郦潮,行震三十三。忠之长子也,生活于明朝前期,葬于桐树岭。
一百三十世:郦泰四十。潮之长子也,生活于明朝前期,葬于桐树岭。
一百三十一世:郦乾五十四。四十之长子也,生活于明朝前期,葬于飞凤形。
一百三十二世:郦坤廿一。乾五十四之子也,生活于明朝中期,葬于鹞鹰山。
一百三十三世:郦秉六。坤廿一之次子也,生活于明朝中期,葬于桐树岭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三十四世:郦礼,字仰湖,行萃六。秉六之幼子也,生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四月初八日(1546年5月7日)。卒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七月十六日(1615年8月10日),享年七十岁,葬于县城北隅鹞鹰山(郦家山)。
一百三十五世:郦良梗,字瑞吾,行豫九。礼之四子也,生于万历六年戊寅四月十三日(1578年5月19日),卒于天启七年丁卯九月初四日(1627年10月12日),终年五十岁,葬于桐树岭。
一百三十六世:郦遐龄,字君所,行恒十四。良梗之次子也,生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九月十三日(1606年10月14日),卒于康熙九年庚戌六月十八日(1670年8月3日),终年六十五岁,葬于板桥。
一百三十七世:郦瑞宗,字吉士,行升廿七。遐龄之三子也,生于崇祯十年丁丑九月十三日(1637年10月30日),卒于顺治十二年乙未十月二十日(1655年11月17日),时年十九岁,葬于桐树岭。
一百三十八世:郦缃,字浣溪,行隆十三。瑞宗之遗腹子也,生于顺治十三年丙申五月二十日辰时(1656年6月12日上午)。在母亲周氏的培养下,就读于诸暨县学府,颇有成就。卒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二月廿六日巳时(1708年3月17日晌午),终年五十三岁,葬于梁家山。
一百三十九世:郦毓醇,字静涵,行临廿一。缃之长子也,生于康熙十三年甲寅十一月初六日子时(1674年12月2日凌晨)。诸暨县贡生,入北京国子监。卒于乾隆十一年丙寅九月十七日亥时(1746年10月31日深夜),享年七十三岁,葬于谢家山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四十世:郦弈,字可丰,行观十八。毓醇之三子也。生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七月廿五日辰时(1699年8月20日上午)。由于生活所迫,他单身一人从诸暨县城迁居十都大马坞,是为大马坞郦氏始祖。卒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十一月廿五日午时(1772年12月19日中午),享年七十四岁,葬于梅花园。
一百四十一世:郦富年,字松岩,行随十六。弈之子也,生于雍正元年癸卯十一月初五日子时(1723年12月2日凌晨)。一生守护大马坞家园,卒于嘉庆八年癸亥二月十九日酉时(1803年3月12日傍晚),享年八十岁,葬于白门。
一百四十二世:郦唐山,字晋阳,行复七十六。富年之子也,生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二月二十日戌时(1763年2月2日夜晚)。早年勤奋苦学,成为太学生。后来购置本村田地二百余亩、外村田地一千余亩,租予各村农民耕种,每年收取大批地租;同时占有大片山林,拥有大量木材和山区特产。
经过苦心经营,唐山成为名闻诸暨的大型豪富,大马坞郦氏门庭不断走向兴盛。卒于道光十一年辛卯正月十九日酉时(1831年3月3日傍晚),终年六十九岁,葬于泉坞茅山。
一百四十三世:郦宜左,字宣旃,行履八十九。唐山之五子也,生于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正月廿四日巳时(1794年2月23日晌午)。早年勤奋苦学,后来守护家园。同治元年壬戌六月初十日午时(1862年7月6日中午)被太平军杀害,终年六十九岁,葬于门前山。
一百四十四世:郦君美,字国泰,行需一百〇一。宜左之三子也,生于道光四年甲申三月十四日酉时(1824年4月12日傍晚)。一生务农,守护大马坞家园,卒于同治二年癸亥六月初三日辰时(1863年7月18日上午)被太平军杀害,终年四十岁,葬于龙岗坞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四十五世:郦兆隆,字兴初,行颐七十三。君美之长子也,生于道光二十四年甲辰九月初六日酉时(1844年10月17日傍晚)。由于家族人口增多,不得不变卖祖上购置的部分田产,经济实力从此转向衰落。辛勤劳作一生,积攒一些银两,为五个儿子建造楼屋五间,位于大马坞村南侧。卒于光绪三十一年乙巳正月初六日巳时(1905年2月9日晌午),终年六十二岁,葬于龙岗坞。
一百四十六世:郦大昭,字云亭,行渐四十一。兆隆之三子也,生于光绪五年己卯十月十八日巳时(1879年12月1日晌午)。光绪后期,因灾荒离开故乡,前往萧山临浦,任浦阳江四品水上航运巡检官员。得知父亲建造房屋急需银两,赶紧汇去银票三百两,解决经济困难。民国二年(1913年),开始经营南北杂货店铺,在夫人应氏协助下,生意颇为兴隆。
民国十五年(1926年),夫人应氏过早去世,大昭转往杭州经商,家业日趋衰落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12月,日寇侵占杭州,郦氏店铺被日寇飞机轰炸,所有家产毁于一旦,沦为难民,被迫流亡金华、衢州、浦城等地,后来任江山汽车站站长。民国三十一年壬午九月初三日申时(1942年10月12日下午),因战乱贫病交加,在江山县城去世,时年六十四岁,葬于江山县城西山岗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四十七世:郦咸枢,字伟仁,行咸一百〇六。大昭之少子也,民国十一年壬戌六月初一日未时(1922年7月24日午后)生于诸暨县云石乡大马坞村。早年随父母、兄长漂泊于萧山、应店街、杭州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12月,日寇侵占杭州,父亲、长兄流亡他乡,二兄遭日寇轰炸身亡,被迫流落湖州、萧山。三十一年(1942年)夏,日寇进犯浙赣,被迫流亡金华、衢州、浦城、江山,寻找父亲、长兄。丧父之后,于三十三年(1944年)夏季返回诸暨,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,走上革命道路。
三十四年(1945年),参加渔橹山、三江口战斗。秋季,奉命随部队离开浙东,渡杭州湾,经江苏,撤到山东根据地。三十五年(1946年),参加泰安、宿北战役。三十六年(1947年),参加莱芜、孟良崮、战役。三十七年(1948年),参加开封、济南战役;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,任中原、华东两大野战军司令部的机要联络员,负责传递邓小平、陈毅等领导人的文件,并参加了淮海战役。三十八年(1949年)4月至5月,跟随百万雄师强渡长江,参加解放南京、镇江、苏州、杭州、上海的渡江战役。
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伟仁先后任通讯员、班长、排长、连长、三野司令部机要联络员,转战南北,三次负伤;先后荣获抗日战争纪念章、淮海战役纪念章、渡江战役纪念章、解放战争勋章、人民功臣勋章。新中国成立后,调入南京军区司令部工作。1950年5月至7月,参加舟山战役。1951年至1953年,参加金萧地区清剿国民党残匪的战斗,以及诸暨大西区的土改镇反斗争。1954年8月,参加南京抗洪救灾的战斗,荣立二等功。1955年1月,参加一江山岛战役。
1956年秋,奉命赴青海省西宁市,参加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,任西宁市商业局党委书记。1966年夏,十年动乱开始,被剥夺职务靠边站。1972年11月,由于倍受迫害,被迫携家人离开西宁,返回故乡浙江诸暨。1973年3月,全家定居于诸暨城关。1974年起,参与当地居委会工作。1978年2月参加诸暨县群英大会。
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,由青海省西宁市商业局拨乱反正,改为离休干部待遇。由于历经战争负伤、高寒气候、十年动乱、家庭负担,健康状况逐年衰弱。共和国四十五年甲戌十二月十四日亥时(1995年1月14日22时10分),终因病情沉重,在诸暨市城关镇去世,享年七十三岁。由子女以及大马坞郦氏宗族合力,终得叶落归根,魂归故乡大马坞村晚山。
一百四十八世:郦林春,行丰四十六。咸枢之长子也,生于共和国十二年辛丑十二月初三日亥时(1962年1月8日深夜)。自幼随父母辗转于青海西宁、浙江衢州,频繁转学。1972年11月随父母返回故乡诸暨。1978年毕业于诸暨中学;1981年毕业于绍兴师范专科学校。
1981年8月走上教育岗位,先后在白门初中、丰山初中、三都交通职校任教;1987年3月1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90年5月,迁居望云路三都教工宿舍楼。1992年9月起,先后在安平初中、暨阳初中、城南初中任教。1995年7月,被浙江省教育委员会评为《中学生天地》省级优秀导读员。12月,迁居健康路饮服公司宿舍楼。1999年7月,获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证书。2005年7月,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函授班,并调入江东小学任教。
自幼爱好收藏古今钱币,多年来收集了夏商周时期直至共和国时期的钱币近三千个品种。2002年7月,开始学习电脑知识,并在多家论坛担任版主。2005年5月,加入诸暨市新四军研究会,先后参与《诸暨抗日战争史》、《诸暨军事志》、《苎萝五泄名胜志》的编纂工作。2006年7月,迁居诸暨市苎萝东路金凤小区,并加入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。2007年夏季开始,前往上海市图书馆查阅民国时期的《浣江郦氏宗谱》,同时通过各种途径,查找故乡大马坞村唐山公以下各支男女后裔,主持重修《浣江大马坞郦氏宗谱》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附:丹阳郦氏渊源:
118、郦元亨,字惟乾。文绍之三子也,南宋前期,任诸暨学正,遂迁居诸暨(今浙江省诸暨市),是为诸暨始祖。元亨为提高诸暨民间整体素质,倡导文明礼教,当地名士学者多出其门,在诸暨为官长达二十余年。配冯氏,生二子:义泉、尚泉。惟乾公享年八十二岁,葬于陶朱山。
119、郦尚泉,字应兆。元亨之少子也,南宋前期任礼部侍郎。配吴氏,生一子:联。应兆公享年八十一岁,葬于陶朱山。
120、郦联,字道显。尚泉之子也。南宋前期任翰林承旨。配吕氏,生二子:公瑾、公著。道显公享年六十二岁,葬于县南山。
121、郦公瑾,字似瑜。联之长子也,南宋中期任翰林承旨。配张氏,生五子:景贤、景明、景秀、景华、景辅。子孙遍布诸暨各地。似瑜公终年五十岁,葬于陶朱山。
郦公著,字似昭。联之少子也,生活于南宋中期。配王氏,生二子:景鲜、景研。似昭公终年八十一岁,葬于金鸡山。
122、郦景研,公著少子也,生活于南宋后期。生一子:洪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更多:https://www.bmcx.com/
123、郦洪,字正大,景研之子也。南宋末年,任殿前都领。生子伦。其后,洪被诰赠为龙虎上辅军护国将军,并尊奉为丹阳始祖。
124、郦伦,字天叙,洪之子也。南宋末年,任绍兴郡守。惊闻老父身殉国难,便将家眷安顿在浙江诸暨县太平村(今属诸暨市直埠镇),自己带子德一和德二,千里追寻老父遗骸到丹阳,因悲忧致疾,身亡于丹阳古宁寺。
125、郦德一、郦德二,伦之子也。兄弟俩将祖父和父亲葬于运河南边的马庄村。德一、德二为守祖墓,祭先灵,便定居在丹阳陵口基庄。从此,郦氏在丹阳繁衍生息,人丁兴旺。德二配王氏,生子显一、显二。
126、郦明衮,行显一;郦明表,行显二。居住基庄。明表生子祥一、祥三。
127、郦瑞,行祥一,迁居郦巷。郦琦,行祥三,居住基庄。琦生二子:仁一、仁二。
128、郦天爵,行仁二。迁居陵口。生一子:礼一。
129、郦聚诚,行礼一。享年一百〇三岁。生二子:信一、信二。
130、郦都,行信二。生六子:瑢三、瑢五、瑢六、瑢八、瑢九、瑢十。
131、郦瑢八,生五子:旸九、旸十五、旸十九、旸二十三、旸二十七。
132、郦圻,行旸九,生二子:镐、铭。
133、郦镐,迁居东蔡。生三子:濂、湘、溪。郦铭,迁居邵巷。
134、郦濂、郦湘、郦溪,子孙世居陵口东蔡村。溪生一子:宠。
135、郦宠,生二子:嘉麟、嘉凤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136、郦嘉麟、郦嘉凤,兄弟二人生活于明代末年。他俩在大运河边的永济庵摆摊谋生,时值严冬,滴水成冰,河面封冻,船只受阻,忽见一书生衣单食乏,受困于此。问后方知他也姓郦,浙江诸暨人。兄弟俩念其同族一脉,便邀至家中款待数日,临别时又以川资相助。
时隔三年后,兄弟俩妻亡子幼,生计日窘,曾一度随同书生到浙江谋生,并在诸暨娶妻生子,再成家业,历时达10余年之久。后又返丹阳,择大英山彭家村定居。嘉麟生三子:嗣方、嗣椿、嗣祐。嘉凤生一子:嗣正。
137、嘉麟之长子郦嗣方,字尔端,坚守旧庐;次子郦嗣椿徙居云阳荆村,三子郦嗣祐徙居王德庄;郦嘉凤之子郦嗣正落户柳茹。嗣方生二子:志龙、志凤。
138、郦志龙,生子大俊。郦志凤,生子大伟。
139、郦大伟,生二子:茂方、茂正。
140、郦茂正,生三子:士松、士柏、士昌。
141、郦士松,生六子一女:永仁、永义、永礼、永智、永信、永道、女儿。
142、郦永道,字尔彻,生五子一女:绍恭、绍宽、绍性、绍敏、绍惠、女儿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143、郦绍惠,字致祥,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己酉七月初八日申时(1789年8月28日下午)。配尹氏,生一子二女:长女、邦福、次女;继束氏,生四子二女:邦禄、三女、邦寿、邦麒、幼女、邦高。卒于道光十七年丁酉十一月十一日寅时(1837年12月8日黎明),终年四十九岁。
144、郦邦禄,字可爵,生于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八月廿五日辰时(1819年10月13日上午)。配束氏,生二子一女:明升、女儿、明旺。卒于同治四年乙丑十月初十日午时(1865年11月27日中午),终年四十七岁。
145、郦明升,字发庚,生于道光廿四年甲辰七月十六日子时(1844年8月29日凌晨)。配眭氏,卒于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四月三十日辰时(1907年6月10日上午),享年六十四岁。
郦明旺,字发高,生于道光廿八年戊申十月初一日未时(1848年10月27日午后)。配周氏,生一子一女:世圣、女儿。卒于民国十五年丙寅十月廿四日午时(1926年11月28日中午),享年七十九岁。
146、郦世圣,字书孝,生于光绪四年戊寅七月初七日酉时(1878年8月5日傍晚)。配张氏,生四子四女:传忠、长女、传恕、次女、传仁、三女、传义、幼女。
147、郦传忠,字金成,生于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前三月初四日申时(1898年3月25日下午)。配倪氏,生二子:以广、以渊。
郦传恕,字金川,生于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九月廿四日丑时(1905年10月22日凌晨),配贡氏,生二子:以诚、以允。
郦传仁,生于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初四日酉时(1909年9月17日傍晚)。卒于宣统三年辛亥十月十二日辰时(1911年12月2日上午),时年三岁。
郦传义,字金富,生于民国十一年壬戌四月十二日巳时(1922年5月8日晌午)。子以宣、以和。
148、郦以广,字云鹏,生于民国七年戊午十一月二十日亥时(1918年12月22日深夜)。子毓瑚、毓琏。
郦以渊,子毓瑾、毓瑜。
郦以诚,子毓璐、毓瑛。
郦以允,子毓璜、毓瑞。
郦以宣,子毓琼、毓瑶。
郦以和,子毓琨、毓璨。
至民国十六年(1927年)最后一次宗谱记载,丹阳郦氏已历28世。
至今,陵口的赵巷、邵巷郦姓为多。此外尚有荆林的郦巷,胡桥的大英山、行宫的旧县、九里.延陵的柳茹、云阳镇的宝塔湾郦家等地居住着众多郦氏宗人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现存郦氏宗谱简介:
【江苏丹阳】云阳郦氏宗谱,十六卷,(民国)郦毓亮重修,民国二年(1913)注经堂木刻本,四十四册,保存于河北大学图书馆。注:封面、版心作《郦氏家乘》。
【浙江绍兴】会稽郦氏宗谱,不分卷,(清)郦秉仁、郦昌祁等重修,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长揖堂木活字本,保存于日本东京、美国犹他州。
【浙江诸暨】浣江郦氏家谱,(民国)郦缵绪等纂修,民国三十七年(1948)永思堂铅印本,六十一册(全套完整),保存于北京市国家图书馆分馆;电话:010—66126165;联系人:石老师。
【浙江义乌】义乌郦氏宗谱,(清)郦茂才纂,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木活字本,浙江衢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(存卷1、2、5-7)。
【浙江绍兴】会稽郦氏宗谱,二卷,长揖堂木活字本,保存于上海图书馆;电话:021—64455555转家谱阅览室,联系人:陈老师。
【浙江诸暨】浣江郦氏家谱,(民国)郦铭训等纂修,民国二十三年(1934)永思堂木活字本,九十一册,现存八十四卷,保存于上海图书馆;电话:021—64455555转家谱阅览室,联系人:陈老师。
【浙江诸暨】浣江郦氏家谱,(民国)郦缵绪等纂修,民国三十七年(1948)永思堂铅印本,六十一册,现存二十九卷,保存于上海图书馆;电话:021—64455555转家谱阅览室,联系人:陈老师。
【浙江诸暨马郦村】浣江郦氏蓝社家谱,(共和国)郦仲栋纂修,民国五十六年(2005)永思堂电脑排本,二册,保存于浙江省诸暨市浬浦镇马郦村;电话:0575—87941340,联系人:郦云景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《浣江郦氏宗谱》历次修编大事概要:
第一次:是在南宋庆元六年庚申(公元1200年)开始修编的,主编郦嵩溪(台州),有序。
第二次:在嘉定二年己巳(公元1209年)续编(相隔九年),主编郦昉(会稽),有序。
第三次:拖到元代至正二十二年壬寅(公元1362年)续编(相隔一个半世纪了),到至正二十七年丁未(公元1367年)完成,主编郦再稷(巽坞),始修和完成也分别作序。
第四次:拖到明代景泰三年壬申(公元1452年)续编(相隔九十年),主编郦规(巽坞),无序。
第五次:拖到明代正德十三年戊寅(公元1518年)续编(相隔六十六年),主编郦瓒(巽坞),有序。
第六次:是在嘉靖四十年辛酉(公元1561年)续编的(相隔四十三年),主编郦希尚(县城后街),有序。
第七次:是在万历二十五年丁酉(公元1597年)续编的(只隔三十六年),主编郦昺(巽坞),有序。
第八次:是在清代顺治十三年丙申(公元1656年)续编的(相隔一个花甲),主编郦禹源、郦心培,有序。
第九次:是在康熙二十九年庚午(公元1690年)续编的(只隔三十余年),到康熙三十二年癸酉(公元1693年)完成,主编郦之森、郦承宗、郦珥宗等,始修和完成之时分别作序。
第十次:是在雍正三年乙巳(公元1725年)续编的(只隔三十余年),主编郦晋卿、郦嗣德、郦麟祥等,有序。
第十一次:是在乾隆二十一年丙子(公元1756年)续编的(只隔三十一年),主编郦恩锡、郦士锦、郦登涵等,有序。
第十二次:是在乾隆五十一年丙午(公元1786年)续编的(只隔三十年),主编郦毓珣、郦宗熙,有序。
第十三次:是在嘉庆十五年庚午(公元1810年)续编的(只隔二十四年),主编郦衡阳、郦毓珣等,有序。
第十四次:是在道光四年甲申(公元1824年)续编的(只隔十四年),主编郦肇雍、郦世俊、郦国泰等,有序。
第十五次:是在道光二十九年己酉(公元1849年)续编的(只隔二十五年),主编郦国泰等,有序。
第十六次:是在同治十二年癸酉(公元1873年)续编的(相隔二十四年),主编郦琮、郦麟等,有序。
第十七次:是在光绪二十一年乙未(公元1895年)续编的(只隔二十二年),主编郦琮等,有序。
第十八次:是在宣统二年庚戌(公元1910年)续编的(只隔十五年),主编郦琮等,有序。
第十九次,是在民国十三年甲子(1924年)续编的(只隔十四年),主编郦铭训等,有序。
第二十次:是在民国二十三年甲戌(公元1934年)续编的(只隔十年),主编郦铭训等,有序。
第二十一次:是在民国三十七年戊子(公元1948年)续编的(只隔十四年),主编郦缵绪等,有序。
第二十二次:是在共和国五十六年乙酉(公元2005年)开始续编(相隔五十余年),至共和国五十九年戊子(公元2008年)尚未完成,由各村分别续编,主编郦仲栋(蓝社—台北)、郦林春(大马坞—城关)等,有序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腾讯QQ·中华郦氏群:
各位宗亲,大家好!
为了增进大家的交往,在下特开设中华郦氏群,及时接纳各地郦氏后人,及时发布郦氏宗亲最新消息,希望大家积极参与!
中华郦氏群的号码:15781998 我的个人QQ:437244960
目前已有宗亲72人参加,本群空间尚有28个位子等待您的加盟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郦氏源流以及发展:
根据《浣江郦氏宗谱》记载:
新石器时代,轩辕黄帝娶炎帝之女彤鱼氏为三妃,生二子:挥(张姓始祖)、夷彭,夷彭居酉山(今湖南沅陵),生左人,姓酉。
夏朝初年,大禹封黄帝后裔酉涓于郦邑(今河南内乡),改称郦涓,郦氏得姓于此。
春秋前期,郦庞被周惠王封为陈留侯,定居陈留(今河南开封)。
春秋末年,郦蟠忠君死节,一门尚义。
西汉年间,郦食其辅佐汉高帝开国,子孙封侯拜将。
东汉后期,一代文豪郦炎迁居涿郡(今河北涿州)。
北魏年间,郦绍世代身居高位;郦道元执法反贪,威震朝野,一部《水经注》名垂青史。
唐朝初年,郦昶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,任职扬州,家谱世系绵延不绝。
北宋初年,郦文孙、郦斌孙兄弟跟随宋太祖西征,屡立战功。
南宋初年,金兵侵犯中原,郦文绍护卫宋室南渡,长子郦嵩定居会稽,次子郦坊迁居兰溪,三子郦元亨迁居诸暨,四子郦道亨迁居天台。
南宋中期,郦景辅定居诸暨县城浣江之西,制定历代字第。
元朝中期,郦政迁居诸暨县城西隅之后街。
清朝康熙末年,郦弈从诸暨县城迁居十都大马坞,至今已有十三世。
如今,文绍公四位儿子的后世迁居全国各地:
绍兴(包括会稽、山阴、上虞等县)另有字第;
山阴迁居湖北恩施一支,又自定字第。
兰溪一支,散居金华各县,而义乌一支则由诸暨迁入。
诸暨一支分为一百五十余村,除去绝嗣者,今有一百四十村,人口繁多,全国郦氏宗族以浙江诸暨人数居冠。
天台一支,散居台州各县。
诸暨迁往江苏丹阳一支,人丁兴旺,已经发展到无锡、苏州、上海、常州、镇江、南京、南通,自有字第。
如今,全国郦氏宗亲,北至黑龙江,南至广东,冬至台湾,西至新疆,在不同地区艰苦创业,为郦氏宗族增光添彩。
我等不忘前辈光荣传统,加强宗亲友好交往,引导后世继往开来,坚信未来前程似锦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、姓氏源流
郦(Lì 郦)姓源出有二:
1、郦姓出自轩辕氏,是黄帝的后裔,以国名为氏。据《元和姓纂》记载,夏朝建立后,夏王禹追封先代遗民,封黄帝后人于郦邑(今河南省内乡东北),建立郦国。郦后来灭国,其君主族人,以原国名命姓,称为郦姓。是今天郦姓的最早起源。
2、郦与丽、骊三字相通,骊山氏之后亦有改为郦氏者。
郦姓始祖:郦商。郦姓是个古老的家族,是黄帝的后裔。距今4000多年以前,夏禹封黄帝的一支后裔于“郦”,他们以后就“以地为氏”,称为郦氏。郦氏是古老的姓氏,他们的发祥地是中原地区。“郦”指的就是现在河南省内乡县东北。根据《元和姓纂》记载,郦姓是黄帝之后,子孙食采于郦,因地为氏。史记上的郦食其,是陈留高阳人。郦氏家族,不但是黄帝的子孙,而且是一个古老的家族。望族居于新蔡郡,即现在的河南固始县东。郦氏后人奉郦食其为郦姓的始祖。
二、迁徙分布
郦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大禹建立了夏朝以后,敬重上古世代的伟人黄帝,就将黄帝的后人封在郦这个地方(今河南省内乡县东北),让他们建立了郦国。郦国王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作为姓氏,世代相传,称为郦氏,是今天郦姓的最早起源。
楚汉争霸之际,有郦食其,陈留(河南开封东南)人,本为里监门吏。因献计克陈留著功,被封为广野君。食其常为说客,出使于诸侯之间。后说齐,凭舌下齐七十二城,及韩信袭齐,齐以食其卖己,遂烹之。
后魏人郦道元,喜文好学,历览奇书,撰《水经注》四十卷。《本志》十三篇,又为《七聘》及诸文,皆行于世。古人称其两人为:“学擅纵横,集成水注”。
南宋末年,郦洪,字正大,任殿前都领,其子郦伦,字天叙,时任绍兴郡守,惊闻老父身殉国难,便将家眷安顿在浙江诸暨县太平村,自己带子德一和德二,千里追寻老父尸骸到丹阳,其间因悲忧致疾,身亡于丹阳古宁寺。德一、德二兄弟俩将祖父和父亲葬于运河南边的马庄村。之后,郦洪被诰赠为龙虎上辅军护国将军,并尊奉为丹阳郦氏的始祖。德一、德二为守祖墓,祭先灵,便定居在陵口基庄。从此,郦氏在丹阳繁衍生息,人丁兴旺。郦洪之11世孙郦镐生濂、湘、溪三子,子孙世居陵口东蔡村。
明末,郦洪之14代传人嘉麟、嘉凤(东蔡分)昆仲俩在大运河边的永济庵摆摊谋生。时值严冬,滴水成冰,河面封冻,船只受阻,忽见一书生衣单食乏,受困于此。问后方知他也姓郦,浙江诸暨人。兄弟俩念其同族一脉,便邀至家中款待数日,临别时又以川资相助。时隔三年后,兄弟俩妻亡子幼,生计日窘,曾一度随同书生到浙江谋生,并在诸暨娶妻生子,再成家业,历时达10余年之久。后又返丹阳,择大英山彭家村定居,嘉麟之长子郦嗣方坚守旧庐,次子郦嗣椿徙居云阳,三子郦嗣祐徙居王德庄,郦嘉凤之子嗣正落户柳茹。
至民国十六年(1927年)最后一次宗谱载,丹阳郦氏已历27世。至今,陵口的赵巷、邵巷郦姓为多。此外尚有荆林的郦巷,胡桥的大英山、行宫的旧县、延陵的柳茹、云阳镇的宝塔湾郦家等地居住着众多郦氏宗人(余略)。
三、历史名人
郦食其:西汉帮助刘邦统一天下的功臣之一。陈留高阳人,家庭贫寒,却喜好读书。为了维持生计,他外出当了监门一吏,却时时有些独特的思想行为,人们不理解,说他是狂生。一次,尚为沛公的刘邦准备攻打陈留,住进了高阳传舍,郦食其去拜访,一进房间,正看到刘邦靠在床头由两名女子帮助洗脚。见此情景,郦食其不仅不长辑下拜,反而大模 大样地说:“足下必欲诛无道秦,不宜据见长者!”刘邦听罢此言,很是不悦,但一想正是用人之际,马上不洗脚了,旋即起身更衣,将郦食其引入上座,两人谈得十分投机,并定下了攻克陈留之计。
郦 商:高阳人,陈胜起时,郦商聚少年东西略人,得数千。沛公略地至陈留,郦商以将卒四千人属沛公于歧。项羽立沛公为汉王。汉王赐郦商爵信成君,以将军为陇西都尉,赐食邑武成。汉王为帝,迁为右丞相,赐爵列侯,与诸侯剖符,世世勿绝,食邑涿,号曰涿侯,更食曲周,封称曲周侯。凡别破军三,降定郡六、县七十三,得丞相、守、相、大将各一人、小将二人、二千石已下至六百石十九人。商卒,谥为景侯。
郦 炎:东汉诗人、学者,河北省范阳人。字文胜(150-178 ),西汉谋士郦食其之后,有文才,精音律。言论给捷,多服其能理,性至孝,灵帝时州郡辟命,皆不就,有志气闻名。后风病,妻始产而惊死。妻家讼之,熹平六年死狱中,享年28岁。有集二卷,著有《遗令书》等。
郦道元:北魏地理学家、散文家,范阳涿县(今河省北涿县)人。汉代人桑钦著《水经注》,记录了中国河流水道130余条,郦道元作注的《水经注》40卷,增加了1250余条,是原书的十倍,详细记载了中国河流水道的地理变迁沿革,使《水经注》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之一。对历史地理学有重要贡献,在文学史上也很价值。
此外,郦姓名人还有:西汉还有大将军郦商,东汉有诗人郦炎,初唐扬州刺史郦昶,南宋诸暨学正郦元亨,金代有诗人郦权,明代有学者郦光祖,清代有诗人郦滋德,中原和华东野战军机要联络员郦伟仁……等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郦姓望族居新蔡(今河南省固始县东)。
新蔡郡:晋惠帝将汝阴郡分出新蔡郡。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。
2、堂号
“广野堂”(河南陈留)、“永思堂”(浙江诸暨)、“长揖堂”(浙江绍兴)、“注经堂”(江苏丹阳)。
五、郦姓宗祠通用对联
〖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望出新蔡;
源自郦国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郦姓的源流和郡望。(见上题头《一、姓氏源流》和《四、郡望堂号》介绍)
著水经注;
封广野君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地理学家、散文家郦道元,字善长,范阳涿县人。曾官御史中尉,执法严峻,官至关右大使。好学而博览,文笔深峭,到各地“访渎搜渠”,留心考察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,著《水经注》四十卷,是公元六世纪前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巨著,文笔绚丽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。下联典指秦汉之际陈留高阳人郦食其(Yì jī 音义基),家贫而好读书,初为里监门吏。秦末农民战争中归附刘邦,献计攻克陈留,封为广野君。楚汉战争时,说服齐王田广归汉,韩信率军袭击齐国,田广以为是他出卖了自己,便把他烹死。
计绐产禄;
威振山蛮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·郦寄,与吕禄友善,高后崩,大臣欲诛诸吕。太尉周勃劫郦寄父,令郦寄绐吕禄、吕产与出游,周勃乃得入据北军。下联典指后魏·郦道,太和中由尚书主客郎累迁东荆州刺史,威猛为治,蛮民诣阙讼其刻峻,坐免官。
集成水注;
学擅纵横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后魏·郦道元,好学,历览奇书,撰《水经注》40卷、《本志》13篇,又为《七聘》及诸文,皆行于世。下联典指汉·郦食其,好读书,为刘邦定计下陈留。郦食基常为说客,使诸侯,后说齐,凭轼下齐70余城,及韩信袭齐,齐以郦食其卖己,遂被烹之。
清简为治;
懿行可风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后魏·郦道约,字善礼,任鲁阳太守,政简刑清,民以安居。下联典指郦氏女郦仲隐为宋氏妇,姻族皆称其妇德。
著水经注;
封曲周侯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后魏·郦道元撰《水经注》40卷。下联典指汉·郦商以功封曲周侯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郦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北魏关右大使;
东汉音律专家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,历官安南尹、河南将军、关右大使等。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郦炎,范阳人。字文胜,有文才,精音律。性至孝,灵帝时州郡辟命皆不就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善礼以清俭为治;
仲隐则懿行可风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后魏·郦道约,字善礼,任鲁阳太守,政简刑清,民以安居。下联典指郦氏女郦仲隐为宋氏妇,姻族皆称其妇德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郦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服儒者衣冠,洵是汉家三俊;
兴鲁阳学校,尝注水经一书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代谋士郦食其事典。下联典指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,字善长,涿县人。汉代人桑钦著《水经注》,记中国河流水道137条,郦道元作注,增至1250余条,增加十倍于原书。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之一。
尽量留下您的联系方法,
无论电子信箱、QQ,
还是居住地址、手机电话,均可。
我们在此恳切希望
加强郦氏后人之间的亲情和交往!
我先带个头:
电子信箱:zjdalin@163.com
我的QQ:437244960
中华郦氏群的群号:15781998
我的地址:浙江省诸暨市区
我的手机:13967568843
中华郦氏,出于黄帝之后,
位列宋版《百家姓》第303席。
我国迄今所知主要的郦氏堂号:
广野堂(陈留)、长揖堂(会稽)、永思堂(诸暨)、注经堂(丹阳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世:黄帝。轩辕氏,始于轩辕谷(今甘肃省天水市);迁姬水(今陕西省岐山县)、半坡(今陕西省西安市)、庙底沟(今河南省三门峡市)、仰韶(今河南省渑池县)、王湾(今河南省洛阳市),到达熊山(今河南省新郑市)。再迁后岗(今河南省安阳市)、三关(今河北省蔚县),在涿鹿(今河北省涿鹿县)联合炎帝,打败蚩尤的部落联盟,建立华夏族部落联盟。黄帝崩,归葬桥山(今陕西省黄陵县)。
二世:夷彭。黄帝三妃彤鱼氏(炎帝之女)生二子,挥(张姓始祖)、夷彭(郦姓始祖)。夷彭生于酉山(今湖南省沅陵县),居住于此,是为酉山始祖,其后以酉为姓。
三世:左人。夷彭之子也。
…………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九世:郦涓。据《姓源》载,夏禹主政后,封黄帝的后代涓于郦邑(今河南省内乡县赵店镇郦城村),世袭侯爵,是为内乡始祖,因以国号为氏,形成郦氏一族。
……
夏商时期,郦国逐步演变为骊戎部落,迁于骊山(今陕西省临潼区骊山)。
……
四十世:郦山。商末周初骊戎部落首领。帮助周武王灭商兴周,成为十大功臣之一。
周成王三十年,骊戎部落入朝进贡。周惠王五年(前672年),骊戎被晋国攻灭,其后裔聚居于新蔡(河南省固始县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五十四世:郦庞。周惠王时,封为陈留侯,世居陈留(今河南省开封市),是为陈留始祖。
五十五世:郦叙。庞之子也。
五十六世:郦浚。叙之子也。
五十七世:郦嘉。浚之子也。周定王、周简王时,修政爱民,四世守廉。
五十八世:郦燧。嘉之子也。
五十九世:郦勰。燧之子也。
六十世:郦蟠。勰之子也。周敬王时,仕于东周,忠君死节,一门尚义。
六十一世:郦淮。蟠之子也。
六十二世:郦皋。淮之子也。
六十三世:郦彦。皋之子也。
六十四世:郦崎。彦之子也。
六十五世:郦旻。崎之子也。
六十六世:郦迥。旻之子也。
六十七世:郦逾。迥之子也。
六十八世:郦徇。逾之子也。
六十九世:郦轸。徇之子也。
七十世:郦崇。轸之子也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七十一世:郦食其。蟠之十一世孙,崇之子也,战国末年生于陈留。魏末王三年(前225年)秋,秦国攻灭魏国,食其家贫落魄,沦为门吏,孤傲不驯。秦二世三年(前207年)春,刘邦兵临陈留,访求当地豪杰,食其跟随刘邦,用计攻克陈留,得到大批军粮。刘邦封食其为广野君,出使各国诸侯;以其弟商为将,进攻秦朝。秋,兵临武关,食其劝秦将归降,不战而入咸阳,秦朝灭亡。
汉王三年(前204年)秋,楚汉战争正在进行,食其出使齐国,劝齐王田广归汉,齐王乃放弃战备,以七十余城降汉。汉将淮阴侯韩信嫉妒食其之功,发兵袭齐,齐王认为被骗,乃烹杀食其,时年约六十有五,墓在雍邱(今河南省杞县)。
七十二世:郦庎。食其之子也,数次带兵协助汉王作战立功,未能封侯。汉高帝十二年(前195年)三月,朝廷以食其有功于汉,封其子庎为高梁侯,后改封武遂侯。去世后,谥曰共侯。
七十三世:郦暹。庎之子也,继承武遂侯爵位。
七十四世:郦珉。暹之子也,继承武遂侯爵位。
七十五世:郦勃。珉之子也,汉武帝元光三年(前132年)继承武遂侯爵位。元朔三年(前126年)去世,在位六年。
七十六世:郦平。勃之子也,汉武帝元朔三年(前126年)继承武遂侯爵位。元狩元年(前122年),因诈取衡山王黄金,被朝廷废除侯爵,惊惧而亡,在位四年。武遂侯封国被废除。
七十七世:郦逸。平之子。
七十八世:郦乘。平之孙也,汉宣帝元康四年(前62年),复封为武遂侯。
七十九世:郦黄。乘之子也。
八十世:郦莫。黄之子也。
八十一世:郦胜。莫之子也。
八十二世:郦舆。胜之子也。
八十三世:郦侗。舆之子也。
八十四世:郦邕。侗之子也。
八十五世:郦晁。邕之子也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八十六世:郦炎,字文胜。食其之后裔,晁之子也,生于汉桓帝和平元年(150年),移居涿郡(今河北省涿州市),是为涿州始祖。对于父母极具孝心,又有高超的逻辑、诗文、音乐才华,其推断事理多为世人佩服。汉灵帝年间,因母亲去世,悲痛过度,导致精神错乱。夫人生育孩子,受惊而亡。妻家诉讼于官府,因而被捕入狱。熹平六年(177年),在狱中被折磨致死,时年二十八岁。
八十七世:郦诵。炎之子也。时当汉灵帝后期、汉献帝前期。
八十八世:郦亶。诵之子也。时当汉献帝后期、魏文帝年间。
八十九世:郦尚。亶之子也。时当魏明帝、魏废帝年间。
九十世:郦杼。尚之子也。时当曹魏末年、晋武帝前期。
九十一世:郦志,杼之子也。时当晋武帝后期、晋惠帝年间。
在北方游牧民族大举进犯中原之时,西晋王朝被匈奴攻灭,东晋王朝在江南偏安一隅。涿州的郦氏家族由于连年战乱,被迫分为两支:北支郦怀留居华北,其后裔一直参与北朝少数民族政权机构。南支郦性迁往闽中,其后裔一直参与南朝汉族政权机构。
九十二世:郦怀。志之子也。时当前赵年间,难舍故土,继续留居华北,在战乱中谋求生存。
九十三世:郦肃。怀之子也。时当后赵年间。
九十四世:郦瑛。肃之子也。时当前燕、前秦年间。前燕王朝时期居住涿州,秦昭宣帝攻灭前燕时,调往蜀郡(今四川省成都市),担任太守,为官清正,刚直不阿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九十五世:郦绍。炎之九世孙,瑛之子也,世居范阳涿州(今河北省涿州市)。后燕成武帝时期,曾经担任濮阳太守之职。燕惠愍帝永康元年(396年),北魏军队攻占常山郡(今河北省石家庄市),绍为了保全濮阳郡百姓的生命财产,便明智地率领部下迎降。魏道武帝继续给予任用,授予兖州监军的职位。
九十六世:郦嵩。绍之子也,魏道武帝、魏明元帝时,曾任天水太守。
九十七世:郦范,字世则。嵩之长子也,魏明元帝时,任给事东宫。魏太武帝始光元年(424年),赐爵永宁男。魏文成帝兴安元年(452年),升为子爵,担任司马,参与军事谋划。魏献文帝年间,南朝大军北伐,北魏进行抵抗。范在军中多次献策,击败宋军,收复齐鲁地区。朝廷以战功任命范为青州刺史,升为侯爵,任尚书右丞。魏孝文帝延兴元年(471年),范进为公爵。某些将领嫉妒,向朝廷进谗言诬陷,魏孝文帝不予理睬,继续任用。晚年归还京师平城(山西省大同市),太和二十年(496年)因病去世,谥曰穆公。
九十八世:郦道元,字善长。范之长子也,生于魏孝文帝延兴元年(471年)。太和十七年(493年)秋季,北魏王朝迁都洛阳,道元任尚书郎。父亲去世后,道元封为永宁伯。魏宣武帝景明二年(501年),朝廷以道元执法清正,提拔为冀州镇东府长史,治理三年,采取严厉手段,打击邪恶势力。为政严酷,奸匪盗贼闻风丧胆,纷纷外逃,冀州大治。
正始元年(504年)之后,道元先后任颖川太守、鲁阳太守、辅国将军、东荆州刺史,建立学府,教化乡民。蛮人服其威名,不敢为寇。魏孝明帝正光四年(523年),道元担任河南尹,治理京城洛阳。由于多次得罪皇亲国戚,因此招致权贵的嫉恨。
孝昌三年(527年),雍州刺史萧宝夤发动叛乱,权贵们怂恿朝廷任命道元为关右大使,监视萧宝夤。萧宝夤发兵围攻,道元怒目骂贼,惨遭杀害,时年五十七岁。武泰元年(528年)春,魏军收复长安,道元还葬洛阳,朝廷追封为吏部尚书、冀州刺史。
道元一生勤奋好学,广泛阅读各种奇书,立志撰写地理书籍。他在为《水经》作注时,明确指名引用的文献达480种,其中属于地理类的就有109种。他在《水经注》的序言中,对前代的地理著作给予点评,坚决反对以前的“虚构地理学”,明确提出自己的研究方法,那就是重视野外考察的重要性。
《水经注》一书记载了道元在野外考察中取得的大量成果。当时南北分裂,道元不能亲自到南方,他就广泛搜求南方的地理著作,进行对比研究,得出自己的结论。江南会稽郡的诸暨县,有五泄飞瀑,景色奇丽,向来不为世人所知。道元将五泄记入《水经注》后,世人方知此处绝景。
当时,欧洲正处在基督教会统治的黑暗时代,全欧洲的地理学界都找不出一个杰出的学者。道元留下了不朽巨著《水经注》四十卷,他不仅开创了我国古代“写实地理学”的历史,而且在世界地理学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。
九十九世:郦继方。道元之长子也,东魏时期曾入朝为相。
一百世:郦植。继方之次子也,隋朝时期人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〇一世:郦昶,字文盛。植之子也,早年跟随唐太宗征战有功。唐高宗永徽二年(651年),担任扬州刺史。他建立学府,政教严明,升任司空,定居扬州(今江苏省扬州市),是为维扬始祖。享年六十一岁,葬于维扬五指山下。
一百〇二世:郦思仁,字纯伯。昶之长子也,唐玄宗开元年间,朝廷下诏求贤,地方官府推举思仁。唐玄宗连下五道诏书,才奉诏入京,授予翰林学士。享年九十一岁,葬于祖墓之侧。
一百〇三世:郦浑,字子厚。思仁之子也,生于唐朝中期,隐居不仕。享年六十三岁。
一百〇四世:郦弼,字君佐。浑之子也,生于唐朝后期,与白居易友善,以作诗闻名于当世。唐宪宗元和二年(807年),朝廷五次下诏征求,始终不肯应召,隐居于太华山中。
一百〇五世:郦泽,字善友。弼之次子也,生于唐朝后期,居于维扬。
一百〇六世:郦世靖,字忠和。泽之子也,生于唐朝晚期,居于维扬。
一百〇七世:郦宏,字时夫。世靖之次子也,生于唐朝末年,任大司空。天复年间(901年—904年)仗义尽节。后梁年间,追赠怀镇伯。
一百〇八世:郦融,字惟和。宏之子也,后梁年间,任御史大夫。
一百〇九世:郦拯,字援之。融之次子也,后唐年间,任御史中丞。
一百一十世:郦希亮,字君采。拯之子也,后周年间,任御史大夫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十一世:郦斌孙,字日扬。希亮之次子也,北宋初年任节度使,随宋太祖征西,以战功封侯。
一百十二世:郦辅,字君良。斌孙之子也,宋太宗时,任国子监丞。宋真宗时,又任翰林学士。享年一百〇六岁,是为郦氏家族最长寿者也。
一百十三世:郦守博,字惟文。辅之长子也,北宋中期,从程明道游历,官至敷文阁学士。
一百十四世:郦衡,字永平。守博之子也,北宋中期,任大理评事。
一百十五世:郦穆,字文保。衡之子也,生活于北宋后期。
一百十六世:郦凤,字伯翔。穆之次子也,北宋后期,任翰林学士。
一百十七世:郦文绍,字时敏。凤之子也,生于北宋熙宁三年庚戌十月廿一日(1070年11月26日)。北宋末年,任翰林学士。南宋初年(1127年—1132年),金兵大举入侵,文绍和众将领护卫宋高宗南渡临安(今浙江省杭州市)。随后,全家迁居山阴(今浙江省绍兴市)。绍兴三十年庚辰三月十七日(1160年4月25日)去世,享年九十一岁,葬于会稽县义安乡(今浙江省绍兴市)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十八世:郦嵩,字惟乔。文绍之长子也,南宋前期,为守护父墓,定居会稽(今浙江省绍兴市),是为会稽始祖。
郦坊,字惟荣。文绍之次子也,南宋前期,任兰溪学正,迁居兰溪(今浙江省兰溪市),是为兰溪始祖。
郦元亨,字惟乾。文绍之三子也,南宋前期,任诸暨学正,遂迁居诸暨(今浙江省诸暨市),是为诸暨始祖。元亨为提高诸暨民间整体素质,倡导文明礼教,当地名士学者多出其门。他在诸暨为官长达二十余年,享年八十二岁,葬于陶朱山。
郦道亨,字惟通。文绍之少子也,南宋前期,任大理寺评事,迁居天台(今浙江省天台县),是为台州始祖。
一百十九世:郦尚泉,字应兆。元亨之少子也,南宋前期任礼部侍郎。享年八十一岁,葬于陶朱山。
一百二十世:郦联,字道显。尚泉之子也。南宋前期任翰林承旨。享年六十二岁,葬于县南山。
一百二十一世:郦公瑾,字似瑜。联之长子也,南宋中期任翰林承旨。终年五十岁,葬于陶朱山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二十二世:郦景辅,行玺七。公瑾之少子也,南宋中期任大理寺提领,居诸暨浣江之西(今诸暨老城区),是为浣江始祖。去世后,葬于城北鹞鹰山(郦家山)。
一百二十三世:郦哲,字克明,行曾九。景辅之长子也,南宋后期任大理寺提领,葬于鹞鹰山。
一百二十四世:郦宏甫,字达之,行荣六。哲之子也,南宋末年任大理寺提领,葬于詹家山。
一百二十五世:郦德祐,字元吉,行贵三。宏甫之次子也,生活于元朝前期,葬于十里牌。
一百二十六世:郦政,行景七。德祐之少子也,居诸暨县城西隅之后街。去世后葬于三十六都飞马形。
一百二十七世:郦经,字同文,行友九。政之子也,生活于元朝后期,葬于桐树岭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二十八世:郦忠(秉彝),字叔度,行尊廿七。经之三子也,生活于明朝初期,葬于桐树岭。
一百二十九世:郦潮,行震三十三。忠之长子也,生活于明朝前期,葬于桐树岭。
一百三十世:郦泰四十。潮之长子也,生活于明朝前期,葬于桐树岭。
一百三十一世:郦乾五十四。四十之长子也,生活于明朝前期,葬于飞凤形。
一百三十二世:郦坤廿一。乾五十四之子也,生活于明朝中期,葬于鹞鹰山。
一百三十三世:郦秉六。坤廿一之次子也,生活于明朝中期,葬于桐树岭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三十四世:郦礼,字仰湖,行萃六。秉六之幼子也,生于嘉靖二十五年丙午四月初八日(1546年5月7日)。卒于万历四十三年乙卯七月十六日(1615年8月10日),享年七十岁,葬于县城北隅鹞鹰山(郦家山)。
一百三十五世:郦良梗,字瑞吾,行豫九。礼之四子也,生于万历六年戊寅四月十三日(1578年5月19日),卒于天启七年丁卯九月初四日(1627年10月12日),终年五十岁,葬于桐树岭。
一百三十六世:郦遐龄,字君所,行恒十四。良梗之次子也,生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九月十三日(1606年10月14日),卒于康熙九年庚戌六月十八日(1670年8月3日),终年六十五岁,葬于板桥。
一百三十七世:郦瑞宗,字吉士,行升廿七。遐龄之三子也,生于崇祯十年丁丑九月十三日(1637年10月30日),卒于顺治十二年乙未十月二十日(1655年11月17日),时年十九岁,葬于桐树岭。
一百三十八世:郦缃,字浣溪,行隆十三。瑞宗之遗腹子也,生于顺治十三年丙申五月二十日辰时(1656年6月12日上午)。在母亲周氏的培养下,就读于诸暨县学府,颇有成就。卒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二月廿六日巳时(1708年3月17日晌午),终年五十三岁,葬于梁家山。
一百三十九世:郦毓醇,字静涵,行临廿一。缃之长子也,生于康熙十三年甲寅十一月初六日子时(1674年12月2日凌晨)。诸暨县贡生,入北京国子监。卒于乾隆十一年丙寅九月十七日亥时(1746年10月31日深夜),享年七十三岁,葬于谢家山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四十世:郦弈,字可丰,行观十八。毓醇之三子也。生于康熙三十八年己卯七月廿五日辰时(1699年8月20日上午)。由于生活所迫,他单身一人从诸暨县城迁居十都大马坞,是为大马坞郦氏始祖。卒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十一月廿五日午时(1772年12月19日中午),享年七十四岁,葬于梅花园。
一百四十一世:郦富年,字松岩,行随十六。弈之子也,生于雍正元年癸卯十一月初五日子时(1723年12月2日凌晨)。一生守护大马坞家园,卒于嘉庆八年癸亥二月十九日酉时(1803年3月12日傍晚),享年八十岁,葬于白门。
一百四十二世:郦唐山,字晋阳,行复七十六。富年之子也,生于乾隆二十七年壬午十二月二十日戌时(1763年2月2日夜晚)。早年勤奋苦学,成为太学生。后来购置本村田地二百余亩、外村田地一千余亩,租予各村农民耕种,每年收取大批地租;同时占有大片山林,拥有大量木材和山区特产。
经过苦心经营,唐山成为名闻诸暨的大型豪富,大马坞郦氏门庭不断走向兴盛。卒于道光十一年辛卯正月十九日酉时(1831年3月3日傍晚),终年六十九岁,葬于泉坞茅山。
一百四十三世:郦宜左,字宣旃,行履八十九。唐山之五子也,生于乾隆五十九年甲寅正月廿四日巳时(1794年2月23日晌午)。早年勤奋苦学,后来守护家园。同治元年壬戌六月初十日午时(1862年7月6日中午)被太平军杀害,终年六十九岁,葬于门前山。
一百四十四世:郦君美,字国泰,行需一百〇一。宜左之三子也,生于道光四年甲申三月十四日酉时(1824年4月12日傍晚)。一生务农,守护大马坞家园,卒于同治二年癸亥六月初三日辰时(1863年7月18日上午)被太平军杀害,终年四十岁,葬于龙岗坞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四十五世:郦兆隆,字兴初,行颐七十三。君美之长子也,生于道光二十四年甲辰九月初六日酉时(1844年10月17日傍晚)。由于家族人口增多,不得不变卖祖上购置的部分田产,经济实力从此转向衰落。辛勤劳作一生,积攒一些银两,为五个儿子建造楼屋五间,位于大马坞村南侧。卒于光绪三十一年乙巳正月初六日巳时(1905年2月9日晌午),终年六十二岁,葬于龙岗坞。
一百四十六世:郦大昭,字云亭,行渐四十一。兆隆之三子也,生于光绪五年己卯十月十八日巳时(1879年12月1日晌午)。光绪后期,因灾荒离开故乡,前往萧山临浦,任浦阳江四品水上航运巡检官员。得知父亲建造房屋急需银两,赶紧汇去银票三百两,解决经济困难。民国二年(1913年),开始经营南北杂货店铺,在夫人应氏协助下,生意颇为兴隆。
民国十五年(1926年),夫人应氏过早去世,大昭转往杭州经商,家业日趋衰落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12月,日寇侵占杭州,郦氏店铺被日寇飞机轰炸,所有家产毁于一旦,沦为难民,被迫流亡金华、衢州、浦城等地,后来任江山汽车站站长。民国三十一年壬午九月初三日申时(1942年10月12日下午),因战乱贫病交加,在江山县城去世,时年六十四岁,葬于江山县城西山岗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百四十七世:郦咸枢,字伟仁,行咸一百〇六。大昭之少子也,民国十一年壬戌六月初一日未时(1922年7月24日午后)生于诸暨县云石乡大马坞村。早年随父母、兄长漂泊于萧山、应店街、杭州。民国二十六年(1937年)12月,日寇侵占杭州,父亲、长兄流亡他乡,二兄遭日寇轰炸身亡,被迫流落湖州、萧山。三十一年(1942年)夏,日寇进犯浙赣,被迫流亡金华、衢州、浦城、江山,寻找父亲、长兄。丧父之后,于三十三年(1944年)夏季返回诸暨,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金萧支队,走上革命道路。
三十四年(1945年),参加渔橹山、三江口战斗。秋季,奉命随部队离开浙东,渡杭州湾,经江苏,撤到山东根据地。三十五年(1946年),参加泰安、宿北战役。三十六年(1947年),参加莱芜、孟良崮、战役。三十七年(1948年),参加开封、济南战役;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,任中原、华东两大野战军司令部的机要联络员,负责传递邓小平、陈毅等领导人的文件,并参加了淮海战役。三十八年(1949年)4月至5月,跟随百万雄师强渡长江,参加解放南京、镇江、苏州、杭州、上海的渡江战役。
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,伟仁先后任通讯员、班长、排长、连长、三野司令部机要联络员,转战南北,三次负伤;先后荣获抗日战争纪念章、淮海战役纪念章、渡江战役纪念章、解放战争勋章、人民功臣勋章。新中国成立后,调入南京军区司令部工作。1950年5月至7月,参加舟山战役。1951年至1953年,参加金萧地区清剿国民党残匪的战斗,以及诸暨大西区的土改镇反斗争。1954年8月,参加南京抗洪救灾的战斗,荣立二等功。1955年1月,参加一江山岛战役。
1956年秋,奉命赴青海省西宁市,参加少数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工作,任西宁市商业局党委书记。1966年夏,十年动乱开始,被剥夺职务靠边站。1972年11月,由于倍受迫害,被迫携家人离开西宁,返回故乡浙江诸暨。1973年3月,全家定居于诸暨城关。1974年起,参与当地居委会工作。1978年2月参加诸暨县群英大会。
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,由青海省西宁市商业局拨乱反正,改为离休干部待遇。由于历经战争负伤、高寒气候、十年动乱、家庭负担,健康状况逐年衰弱。共和国四十五年甲戌十二月十四日亥时(1995年1月14日22时10分),终因病情沉重,在诸暨市城关镇去世,享年七十三岁。由子女以及大马坞郦氏宗族合力,终得叶落归根,魂归故乡大马坞村晚山。
一百四十八世:郦林春,行丰四十六。咸枢之长子也,生于共和国十二年辛丑十二月初三日亥时(1962年1月8日深夜)。自幼随父母辗转于青海西宁、浙江衢州,频繁转学。1972年11月随父母返回故乡诸暨。1978年毕业于诸暨中学;1981年毕业于绍兴师范专科学校。
1981年8月走上教育岗位,先后在白门初中、丰山初中、三都交通职校任教;1987年3月1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。1990年5月,迁居望云路三都教工宿舍楼。1992年9月起,先后在安平初中、暨阳初中、城南初中任教。1995年7月,被浙江省教育委员会评为《中学生天地》省级优秀导读员。12月,迁居健康路饮服公司宿舍楼。1999年7月,获得中学一级教师资格证书。2005年7月,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函授班,并调入江东小学任教。
自幼爱好收藏古今钱币,多年来收集了夏商周时期直至共和国时期的钱币近三千个品种。2002年7月,开始学习电脑知识,并在多家论坛担任版主。2005年5月,加入诸暨市新四军研究会,先后参与《诸暨抗日战争史》、《诸暨军事志》、《苎萝五泄名胜志》的编纂工作。2006年7月,迁居诸暨市苎萝东路金凤小区,并加入绍兴市越文化研究会。2007年夏季开始,前往上海市图书馆查阅民国时期的《浣江郦氏宗谱》,同时通过各种途径,查找故乡大马坞村唐山公以下各支男女后裔,主持重修《浣江大马坞郦氏宗谱》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附:丹阳郦氏渊源:
118、郦元亨,字惟乾。文绍之三子也,南宋前期,任诸暨学正,遂迁居诸暨(今浙江省诸暨市),是为诸暨始祖。元亨为提高诸暨民间整体素质,倡导文明礼教,当地名士学者多出其门,在诸暨为官长达二十余年。配冯氏,生二子:义泉、尚泉。惟乾公享年八十二岁,葬于陶朱山。
119、郦尚泉,字应兆。元亨之少子也,南宋前期任礼部侍郎。配吴氏,生一子:联。应兆公享年八十一岁,葬于陶朱山。
120、郦联,字道显。尚泉之子也。南宋前期任翰林承旨。配吕氏,生二子:公瑾、公著。道显公享年六十二岁,葬于县南山。
121、郦公瑾,字似瑜。联之长子也,南宋中期任翰林承旨。配张氏,生五子:景贤、景明、景秀、景华、景辅。子孙遍布诸暨各地。似瑜公终年五十岁,葬于陶朱山。
郦公著,字似昭。联之少子也,生活于南宋中期。配王氏,生二子:景鲜、景研。似昭公终年八十一岁,葬于金鸡山。
122、郦景研,公著少子也,生活于南宋后期。生一子:洪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更多:https://www.bmcx.com/
123、郦洪,字正大,景研之子也。南宋末年,任殿前都领。生子伦。其后,洪被诰赠为龙虎上辅军护国将军,并尊奉为丹阳始祖。
124、郦伦,字天叙,洪之子也。南宋末年,任绍兴郡守。惊闻老父身殉国难,便将家眷安顿在浙江诸暨县太平村(今属诸暨市直埠镇),自己带子德一和德二,千里追寻老父遗骸到丹阳,因悲忧致疾,身亡于丹阳古宁寺。
125、郦德一、郦德二,伦之子也。兄弟俩将祖父和父亲葬于运河南边的马庄村。德一、德二为守祖墓,祭先灵,便定居在丹阳陵口基庄。从此,郦氏在丹阳繁衍生息,人丁兴旺。德二配王氏,生子显一、显二。
126、郦明衮,行显一;郦明表,行显二。居住基庄。明表生子祥一、祥三。
127、郦瑞,行祥一,迁居郦巷。郦琦,行祥三,居住基庄。琦生二子:仁一、仁二。
128、郦天爵,行仁二。迁居陵口。生一子:礼一。
129、郦聚诚,行礼一。享年一百〇三岁。生二子:信一、信二。
130、郦都,行信二。生六子:瑢三、瑢五、瑢六、瑢八、瑢九、瑢十。
131、郦瑢八,生五子:旸九、旸十五、旸十九、旸二十三、旸二十七。
132、郦圻,行旸九,生二子:镐、铭。
133、郦镐,迁居东蔡。生三子:濂、湘、溪。郦铭,迁居邵巷。
134、郦濂、郦湘、郦溪,子孙世居陵口东蔡村。溪生一子:宠。
135、郦宠,生二子:嘉麟、嘉凤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136、郦嘉麟、郦嘉凤,兄弟二人生活于明代末年。他俩在大运河边的永济庵摆摊谋生,时值严冬,滴水成冰,河面封冻,船只受阻,忽见一书生衣单食乏,受困于此。问后方知他也姓郦,浙江诸暨人。兄弟俩念其同族一脉,便邀至家中款待数日,临别时又以川资相助。
时隔三年后,兄弟俩妻亡子幼,生计日窘,曾一度随同书生到浙江谋生,并在诸暨娶妻生子,再成家业,历时达10余年之久。后又返丹阳,择大英山彭家村定居。嘉麟生三子:嗣方、嗣椿、嗣祐。嘉凤生一子:嗣正。
137、嘉麟之长子郦嗣方,字尔端,坚守旧庐;次子郦嗣椿徙居云阳荆村,三子郦嗣祐徙居王德庄;郦嘉凤之子郦嗣正落户柳茹。嗣方生二子:志龙、志凤。
138、郦志龙,生子大俊。郦志凤,生子大伟。
139、郦大伟,生二子:茂方、茂正。
140、郦茂正,生三子:士松、士柏、士昌。
141、郦士松,生六子一女:永仁、永义、永礼、永智、永信、永道、女儿。
142、郦永道,字尔彻,生五子一女:绍恭、绍宽、绍性、绍敏、绍惠、女儿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143、郦绍惠,字致祥,生于乾隆五十四年己酉七月初八日申时(1789年8月28日下午)。配尹氏,生一子二女:长女、邦福、次女;继束氏,生四子二女:邦禄、三女、邦寿、邦麒、幼女、邦高。卒于道光十七年丁酉十一月十一日寅时(1837年12月8日黎明),终年四十九岁。
144、郦邦禄,字可爵,生于嘉庆二十四年己卯八月廿五日辰时(1819年10月13日上午)。配束氏,生二子一女:明升、女儿、明旺。卒于同治四年乙丑十月初十日午时(1865年11月27日中午),终年四十七岁。
145、郦明升,字发庚,生于道光廿四年甲辰七月十六日子时(1844年8月29日凌晨)。配眭氏,卒于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四月三十日辰时(1907年6月10日上午),享年六十四岁。
郦明旺,字发高,生于道光廿八年戊申十月初一日未时(1848年10月27日午后)。配周氏,生一子一女:世圣、女儿。卒于民国十五年丙寅十月廿四日午时(1926年11月28日中午),享年七十九岁。
146、郦世圣,字书孝,生于光绪四年戊寅七月初七日酉时(1878年8月5日傍晚)。配张氏,生四子四女:传忠、长女、传恕、次女、传仁、三女、传义、幼女。
147、郦传忠,字金成,生于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前三月初四日申时(1898年3月25日下午)。配倪氏,生二子:以广、以渊。
郦传恕,字金川,生于光绪三十一年乙巳九月廿四日丑时(1905年10月22日凌晨),配贡氏,生二子:以诚、以允。
郦传仁,生于宣统元年己酉八月初四日酉时(1909年9月17日傍晚)。卒于宣统三年辛亥十月十二日辰时(1911年12月2日上午),时年三岁。
郦传义,字金富,生于民国十一年壬戌四月十二日巳时(1922年5月8日晌午)。子以宣、以和。
148、郦以广,字云鹏,生于民国七年戊午十一月二十日亥时(1918年12月22日深夜)。子毓瑚、毓琏。
郦以渊,子毓瑾、毓瑜。
郦以诚,子毓璐、毓瑛。
郦以允,子毓璜、毓瑞。
郦以宣,子毓琼、毓瑶。
郦以和,子毓琨、毓璨。
至民国十六年(1927年)最后一次宗谱记载,丹阳郦氏已历28世。
至今,陵口的赵巷、邵巷郦姓为多。此外尚有荆林的郦巷,胡桥的大英山、行宫的旧县、九里.延陵的柳茹、云阳镇的宝塔湾郦家等地居住着众多郦氏宗人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现存郦氏宗谱简介:
【江苏丹阳】云阳郦氏宗谱,十六卷,(民国)郦毓亮重修,民国二年(1913)注经堂木刻本,四十四册,保存于河北大学图书馆。注:封面、版心作《郦氏家乘》。
【浙江绍兴】会稽郦氏宗谱,不分卷,(清)郦秉仁、郦昌祁等重修,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长揖堂木活字本,保存于日本东京、美国犹他州。
【浙江诸暨】浣江郦氏家谱,(民国)郦缵绪等纂修,民国三十七年(1948)永思堂铅印本,六十一册(全套完整),保存于北京市国家图书馆分馆;电话:010—66126165;联系人:石老师。
【浙江义乌】义乌郦氏宗谱,(清)郦茂才纂,清光绪二十九年(1903)木活字本,浙江衢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(存卷1、2、5-7)。
【浙江绍兴】会稽郦氏宗谱,二卷,长揖堂木活字本,保存于上海图书馆;电话:021—64455555转家谱阅览室,联系人:陈老师。
【浙江诸暨】浣江郦氏家谱,(民国)郦铭训等纂修,民国二十三年(1934)永思堂木活字本,九十一册,现存八十四卷,保存于上海图书馆;电话:021—64455555转家谱阅览室,联系人:陈老师。
【浙江诸暨】浣江郦氏家谱,(民国)郦缵绪等纂修,民国三十七年(1948)永思堂铅印本,六十一册,现存二十九卷,保存于上海图书馆;电话:021—64455555转家谱阅览室,联系人:陈老师。
【浙江诸暨马郦村】浣江郦氏蓝社家谱,(共和国)郦仲栋纂修,民国五十六年(2005)永思堂电脑排本,二册,保存于浙江省诸暨市浬浦镇马郦村;电话:0575—87941340,联系人:郦云景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《浣江郦氏宗谱》历次修编大事概要:
第一次:是在南宋庆元六年庚申(公元1200年)开始修编的,主编郦嵩溪(台州),有序。
第二次:在嘉定二年己巳(公元1209年)续编(相隔九年),主编郦昉(会稽),有序。
第三次:拖到元代至正二十二年壬寅(公元1362年)续编(相隔一个半世纪了),到至正二十七年丁未(公元1367年)完成,主编郦再稷(巽坞),始修和完成也分别作序。
第四次:拖到明代景泰三年壬申(公元1452年)续编(相隔九十年),主编郦规(巽坞),无序。
第五次:拖到明代正德十三年戊寅(公元1518年)续编(相隔六十六年),主编郦瓒(巽坞),有序。
第六次:是在嘉靖四十年辛酉(公元1561年)续编的(相隔四十三年),主编郦希尚(县城后街),有序。
第七次:是在万历二十五年丁酉(公元1597年)续编的(只隔三十六年),主编郦昺(巽坞),有序。
第八次:是在清代顺治十三年丙申(公元1656年)续编的(相隔一个花甲),主编郦禹源、郦心培,有序。
第九次:是在康熙二十九年庚午(公元1690年)续编的(只隔三十余年),到康熙三十二年癸酉(公元1693年)完成,主编郦之森、郦承宗、郦珥宗等,始修和完成之时分别作序。
第十次:是在雍正三年乙巳(公元1725年)续编的(只隔三十余年),主编郦晋卿、郦嗣德、郦麟祥等,有序。
第十一次:是在乾隆二十一年丙子(公元1756年)续编的(只隔三十一年),主编郦恩锡、郦士锦、郦登涵等,有序。
第十二次:是在乾隆五十一年丙午(公元1786年)续编的(只隔三十年),主编郦毓珣、郦宗熙,有序。
第十三次:是在嘉庆十五年庚午(公元1810年)续编的(只隔二十四年),主编郦衡阳、郦毓珣等,有序。
第十四次:是在道光四年甲申(公元1824年)续编的(只隔十四年),主编郦肇雍、郦世俊、郦国泰等,有序。
第十五次:是在道光二十九年己酉(公元1849年)续编的(只隔二十五年),主编郦国泰等,有序。
第十六次:是在同治十二年癸酉(公元1873年)续编的(相隔二十四年),主编郦琮、郦麟等,有序。
第十七次:是在光绪二十一年乙未(公元1895年)续编的(只隔二十二年),主编郦琮等,有序。
第十八次:是在宣统二年庚戌(公元1910年)续编的(只隔十五年),主编郦琮等,有序。
第十九次,是在民国十三年甲子(1924年)续编的(只隔十四年),主编郦铭训等,有序。
第二十次:是在民国二十三年甲戌(公元1934年)续编的(只隔十年),主编郦铭训等,有序。
第二十一次:是在民国三十七年戊子(公元1948年)续编的(只隔十四年),主编郦缵绪等,有序。
第二十二次:是在共和国五十六年乙酉(公元2005年)开始续编(相隔五十余年),至共和国五十九年戊子(公元2008年)尚未完成,由各村分别续编,主编郦仲栋(蓝社—台北)、郦林春(大马坞—城关)等,有序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腾讯QQ·中华郦氏群:
各位宗亲,大家好!
为了增进大家的交往,在下特开设中华郦氏群,及时接纳各地郦氏后人,及时发布郦氏宗亲最新消息,希望大家积极参与!
中华郦氏群的号码:15781998 我的个人QQ:437244960
目前已有宗亲72人参加,本群空间尚有28个位子等待您的加盟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郦氏源流以及发展:
根据《浣江郦氏宗谱》记载:
新石器时代,轩辕黄帝娶炎帝之女彤鱼氏为三妃,生二子:挥(张姓始祖)、夷彭,夷彭居酉山(今湖南沅陵),生左人,姓酉。
夏朝初年,大禹封黄帝后裔酉涓于郦邑(今河南内乡),改称郦涓,郦氏得姓于此。
春秋前期,郦庞被周惠王封为陈留侯,定居陈留(今河南开封)。
春秋末年,郦蟠忠君死节,一门尚义。
西汉年间,郦食其辅佐汉高帝开国,子孙封侯拜将。
东汉后期,一代文豪郦炎迁居涿郡(今河北涿州)。
北魏年间,郦绍世代身居高位;郦道元执法反贪,威震朝野,一部《水经注》名垂青史。
唐朝初年,郦昶跟随唐太宗征战四方,任职扬州,家谱世系绵延不绝。
北宋初年,郦文孙、郦斌孙兄弟跟随宋太祖西征,屡立战功。
南宋初年,金兵侵犯中原,郦文绍护卫宋室南渡,长子郦嵩定居会稽,次子郦坊迁居兰溪,三子郦元亨迁居诸暨,四子郦道亨迁居天台。
南宋中期,郦景辅定居诸暨县城浣江之西,制定历代字第。
元朝中期,郦政迁居诸暨县城西隅之后街。
清朝康熙末年,郦弈从诸暨县城迁居十都大马坞,至今已有十三世。
如今,文绍公四位儿子的后世迁居全国各地:
绍兴(包括会稽、山阴、上虞等县)另有字第;
山阴迁居湖北恩施一支,又自定字第。
兰溪一支,散居金华各县,而义乌一支则由诸暨迁入。
诸暨一支分为一百五十余村,除去绝嗣者,今有一百四十村,人口繁多,全国郦氏宗族以浙江诸暨人数居冠。
天台一支,散居台州各县。
诸暨迁往江苏丹阳一支,人丁兴旺,已经发展到无锡、苏州、上海、常州、镇江、南京、南通,自有字第。
如今,全国郦氏宗亲,北至黑龙江,南至广东,冬至台湾,西至新疆,在不同地区艰苦创业,为郦氏宗族增光添彩。
我等不忘前辈光荣传统,加强宗亲友好交往,引导后世继往开来,坚信未来前程似锦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一、姓氏源流
郦(Lì 郦)姓源出有二:
1、郦姓出自轩辕氏,是黄帝的后裔,以国名为氏。据《元和姓纂》记载,夏朝建立后,夏王禹追封先代遗民,封黄帝后人于郦邑(今河南省内乡东北),建立郦国。郦后来灭国,其君主族人,以原国名命姓,称为郦姓。是今天郦姓的最早起源。
2、郦与丽、骊三字相通,骊山氏之后亦有改为郦氏者。
郦姓始祖:郦商。郦姓是个古老的家族,是黄帝的后裔。距今4000多年以前,夏禹封黄帝的一支后裔于“郦”,他们以后就“以地为氏”,称为郦氏。郦氏是古老的姓氏,他们的发祥地是中原地区。“郦”指的就是现在河南省内乡县东北。根据《元和姓纂》记载,郦姓是黄帝之后,子孙食采于郦,因地为氏。史记上的郦食其,是陈留高阳人。郦氏家族,不但是黄帝的子孙,而且是一个古老的家族。望族居于新蔡郡,即现在的河南固始县东。郦氏后人奉郦食其为郦姓的始祖。
二、迁徙分布
郦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大禹建立了夏朝以后,敬重上古世代的伟人黄帝,就将黄帝的后人封在郦这个地方(今河南省内乡县东北),让他们建立了郦国。郦国王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作为姓氏,世代相传,称为郦氏,是今天郦姓的最早起源。
楚汉争霸之际,有郦食其,陈留(河南开封东南)人,本为里监门吏。因献计克陈留著功,被封为广野君。食其常为说客,出使于诸侯之间。后说齐,凭舌下齐七十二城,及韩信袭齐,齐以食其卖己,遂烹之。
后魏人郦道元,喜文好学,历览奇书,撰《水经注》四十卷。《本志》十三篇,又为《七聘》及诸文,皆行于世。古人称其两人为:“学擅纵横,集成水注”。
南宋末年,郦洪,字正大,任殿前都领,其子郦伦,字天叙,时任绍兴郡守,惊闻老父身殉国难,便将家眷安顿在浙江诸暨县太平村,自己带子德一和德二,千里追寻老父尸骸到丹阳,其间因悲忧致疾,身亡于丹阳古宁寺。德一、德二兄弟俩将祖父和父亲葬于运河南边的马庄村。之后,郦洪被诰赠为龙虎上辅军护国将军,并尊奉为丹阳郦氏的始祖。德一、德二为守祖墓,祭先灵,便定居在陵口基庄。从此,郦氏在丹阳繁衍生息,人丁兴旺。郦洪之11世孙郦镐生濂、湘、溪三子,子孙世居陵口东蔡村。
明末,郦洪之14代传人嘉麟、嘉凤(东蔡分)昆仲俩在大运河边的永济庵摆摊谋生。时值严冬,滴水成冰,河面封冻,船只受阻,忽见一书生衣单食乏,受困于此。问后方知他也姓郦,浙江诸暨人。兄弟俩念其同族一脉,便邀至家中款待数日,临别时又以川资相助。时隔三年后,兄弟俩妻亡子幼,生计日窘,曾一度随同书生到浙江谋生,并在诸暨娶妻生子,再成家业,历时达10余年之久。后又返丹阳,择大英山彭家村定居,嘉麟之长子郦嗣方坚守旧庐,次子郦嗣椿徙居云阳,三子郦嗣祐徙居王德庄,郦嘉凤之子嗣正落户柳茹。
至民国十六年(1927年)最后一次宗谱载,丹阳郦氏已历27世。至今,陵口的赵巷、邵巷郦姓为多。此外尚有荆林的郦巷,胡桥的大英山、行宫的旧县、延陵的柳茹、云阳镇的宝塔湾郦家等地居住着众多郦氏宗人(余略)。
三、历史名人
郦食其:西汉帮助刘邦统一天下的功臣之一。陈留高阳人,家庭贫寒,却喜好读书。为了维持生计,他外出当了监门一吏,却时时有些独特的思想行为,人们不理解,说他是狂生。一次,尚为沛公的刘邦准备攻打陈留,住进了高阳传舍,郦食其去拜访,一进房间,正看到刘邦靠在床头由两名女子帮助洗脚。见此情景,郦食其不仅不长辑下拜,反而大模 大样地说:“足下必欲诛无道秦,不宜据见长者!”刘邦听罢此言,很是不悦,但一想正是用人之际,马上不洗脚了,旋即起身更衣,将郦食其引入上座,两人谈得十分投机,并定下了攻克陈留之计。
郦 商:高阳人,陈胜起时,郦商聚少年东西略人,得数千。沛公略地至陈留,郦商以将卒四千人属沛公于歧。项羽立沛公为汉王。汉王赐郦商爵信成君,以将军为陇西都尉,赐食邑武成。汉王为帝,迁为右丞相,赐爵列侯,与诸侯剖符,世世勿绝,食邑涿,号曰涿侯,更食曲周,封称曲周侯。凡别破军三,降定郡六、县七十三,得丞相、守、相、大将各一人、小将二人、二千石已下至六百石十九人。商卒,谥为景侯。
郦 炎:东汉诗人、学者,河北省范阳人。字文胜(150-178 ),西汉谋士郦食其之后,有文才,精音律。言论给捷,多服其能理,性至孝,灵帝时州郡辟命,皆不就,有志气闻名。后风病,妻始产而惊死。妻家讼之,熹平六年死狱中,享年28岁。有集二卷,著有《遗令书》等。
郦道元:北魏地理学家、散文家,范阳涿县(今河省北涿县)人。汉代人桑钦著《水经注》,记录了中国河流水道130余条,郦道元作注的《水经注》40卷,增加了1250余条,是原书的十倍,详细记载了中国河流水道的地理变迁沿革,使《水经注》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之一。对历史地理学有重要贡献,在文学史上也很价值。
此外,郦姓名人还有:西汉还有大将军郦商,东汉有诗人郦炎,初唐扬州刺史郦昶,南宋诸暨学正郦元亨,金代有诗人郦权,明代有学者郦光祖,清代有诗人郦滋德,中原和华东野战军机要联络员郦伟仁……等。
四、郡望堂号
1、郡望
郦姓望族居新蔡(今河南省固始县东)。
新蔡郡:晋惠帝将汝阴郡分出新蔡郡。在今河南省新蔡县一带。
2、堂号
“广野堂”(河南陈留)、“永思堂”(浙江诸暨)、“长揖堂”(浙江绍兴)、“注经堂”(江苏丹阳)。
五、郦姓宗祠通用对联
〖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〗
望出新蔡;
源自郦国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全联典指郦姓的源流和郡望。(见上题头《一、姓氏源流》和《四、郡望堂号》介绍)
著水经注;
封广野君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魏地理学家、散文家郦道元,字善长,范阳涿县人。曾官御史中尉,执法严峻,官至关右大使。好学而博览,文笔深峭,到各地“访渎搜渠”,留心考察水道变迁和城邑兴废等地理现象,著《水经注》四十卷,是公元六世纪前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巨著,文笔绚丽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。下联典指秦汉之际陈留高阳人郦食其(Yì jī 音义基),家贫而好读书,初为里监门吏。秦末农民战争中归附刘邦,献计攻克陈留,封为广野君。楚汉战争时,说服齐王田广归汉,韩信率军袭击齐国,田广以为是他出卖了自己,便把他烹死。
计绐产禄;
威振山蛮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·郦寄,与吕禄友善,高后崩,大臣欲诛诸吕。太尉周勃劫郦寄父,令郦寄绐吕禄、吕产与出游,周勃乃得入据北军。下联典指后魏·郦道,太和中由尚书主客郎累迁东荆州刺史,威猛为治,蛮民诣阙讼其刻峻,坐免官。
集成水注;
学擅纵横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后魏·郦道元,好学,历览奇书,撰《水经注》40卷、《本志》13篇,又为《七聘》及诸文,皆行于世。下联典指汉·郦食其,好读书,为刘邦定计下陈留。郦食基常为说客,使诸侯,后说齐,凭轼下齐70余城,及韩信袭齐,齐以郦食其卖己,遂被烹之。
清简为治;
懿行可风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后魏·郦道约,字善礼,任鲁阳太守,政简刑清,民以安居。下联典指郦氏女郦仲隐为宋氏妇,姻族皆称其妇德。
著水经注;
封曲周侯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后魏·郦道元撰《水经注》40卷。下联典指汉·郦商以功封曲周侯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郦姓宗祠六言通用联〗
北魏关右大使;
东汉音律专家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,历官安南尹、河南将军、关右大使等。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郦炎,范阳人。字文胜,有文才,精音律。性至孝,灵帝时州郡辟命皆不就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〗
善礼以清俭为治;
仲隐则懿行可风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后魏·郦道约,字善礼,任鲁阳太守,政简刑清,民以安居。下联典指郦氏女郦仲隐为宋氏妇,姻族皆称其妇德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〖郦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〗
服儒者衣冠,洵是汉家三俊;
兴鲁阳学校,尝注水经一书。
——佚名撰郦姓宗祠通用联
上联典指汉代谋士郦食其事典。下联典指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,字善长,涿县人。汉代人桑钦著《水经注》,记中国河流水道137条,郦道元作注,增至1250余条,增加十倍于原书。成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之一。
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:诚华便民查询
1、长按上方二维码,保存至手机相册;
2、进微信扫一扫,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。
1、长按上方二维码,保存至手机相册;
2、进微信扫一扫,从相册中选择识别二维码。